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父母解决育儿难题(3)?

发布时间:2024-10-08 09:28:24 浏览:

  zoty中欧体育美国作家理查德•洛夫曾提到的一个术语——自然缺失症。即儿童如果没有与自然的接触,没有在自然中学习、探索、体验的经历,孩子的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,容易变得孤独、焦躁、易怒,在道德、审美、情感、智力成长中有所缺失。

  我们应当在孩子处于什么年龄阶段,就让他们去做该年龄段的事情,不能人为地改变孩子的自然生子规律,否则就会拔苗助长,甚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。

  塞利娜提出儿童习得的自然法则,第一条叫作从体验中学习。激发内在动力,允许犯错,接触大自然,留点时间放空、胡思乱想,保证良好睡眠,充分的自由活动,减少紧张压力,怀有仁爱,等等。

  曾经有人做了小白鼠走迷宫试验,第一组小白鼠自己走,走错好多次,颇费周折,最后走出迷宫,第二组小白鼠他们被放到小推车上,牵着走出迷宫,试验了好多次。训练结束后,重新检验这两组老鼠。第一组很快走出了迷宫,第二组无法走出迷宫。这就像开车总用导航,你就永远不认识路,如果关闭了导航,跑几次这一带的路你就熟悉了。所以体验是必不可少的,孩子一定要体验,一定要不怕犯错,一定要去感受才能够学会。

  每一次孩子需要的是认真地体验、仔细地观察,他的大脑都经历着重组,创造出新的神经元联结,或者抹去旧联结,激发曾经耳听眼见的亲身体验,获取新发现。孩子不需要一本正经的说教。不需要上课,不需要教材,也不需要老师,都不需要。他们来到这个世界,自带了自我学习的程序,借助生活经验,不断自我修正,他们可以极其精确地领悟到外部世界的规律。他们需要的是生活,不断地体验生活带给他的各种碰撞。

  我们只需陪伴他们身边,需要的时候给他们解释,放手让他们去“生活”,扔东西,玩沙子,光脚玩水,光脚踩草地、踩石板路,和他一起开怀大笑,阳光灿烂时带他感受沙子的温度,不会接球的时候教他如何抛球和接球,桌角上用来烧鱼的一块柠檬被他好奇地咬了一口,我们可以对他说:“你瞧,是酸的对吗?”孩子不仅自己体验,也在认真地观察,我们在他们面前和别人交谈,我们对哥哥们行为的反应。他们感受着我们的一言一行,学着应对不同的社交环境。

  看动画片是学不会东西的。塞利娜用中文教学做了一个实验,第一组找几个中国人面对面教孩子学习中文,第二组把同样的中文老师的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学习中文,第三组同样的中文老师的教学过程录制成音频。

  最后的结果只有第一组的孩子学会了中文。只有通过真人互动,孩子的大脑才会得到更大的启发。所以,一对一学习非常重要。把孩子交给屏幕,不但不会让孩子学到东西,还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,到后面学习会变得更加困难。因此,他人的指导必不可少的。

  玩伴胜过玩具。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认识,认为:孩子的智力与玩具的多少有关。于是,给孩子买很多很昂贵的玩具。

  洪籣通过研究儿童的大脑发展发现:孩子成长,最需要的不是玩具,而是玩伴。“只要是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孩子,有玩伴比什么都好。如果家长能做孩子的玩伴,胜过给孩子买数不清的高级玩具。”

  洪籣反对把孩子丢给电视机。她的研究发现:10个月大的孩子,如果每天多看一个小时的电视,到7岁的时候,就会比每天少看一个小时的儿童,增加10个百分点的几率患上注意力缺失症。

  在试点班里,塞利娜要求大家礼貌、安静、不打扰别人,而且要互助。培养互助习惯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混龄,这个幼儿班的学生年龄是3岁至5岁。为什么混龄很重要?

  因为社会上一定是混龄生活的。但是,都是年龄相当的人在一起,形成的大多是攀比和竞争,而合作特别少。如何能感受博爱的手足情谊?我们创造环境,培养孩子的自私自利,不用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,然后又要求他们具备博爱的情感?

  有年龄差距时帮助就出现了,孩子们学会了怎么跟不同年纪的人打交道,有领导力的人就会出现了。

 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驱动孩子。幼儿园墙上小红花很容易让孩子丧失了内在动力,孩子表现好,孩子的学习成绩好,孩子学到了东西觉得很棒,这本身就是一件开心的事,这就已经是他获得的内在奖励了。

  小红花的目的就是试图操控,希望孩子完全听自己的话,这种行为非常伤害孩子的大脑。因为,这样一来孩子一定会产生大量的取悦家长、取悦老师的行为,他不会觉得学那个东西本身有意思、好玩,他只想得到一朵小红花,然后拿多少朵小红花换一个礼物。

  告诉孩子不管学什么都不会有奖励,要知道,学得好本身就是最大的奖励,让树立这样的价值观。所以,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内在动力,不要用物质奖励。

  孩子“行”与“不行“,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家长和老师怎样看待孩子。是为他们鼓气?还是给他们泄气?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,而潜能的发挥与大人对他的肯定是分不开的。

 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,幼儿园的老师说:“你的儿子有多动症,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,你最好带他去儿童医院看一看。”

  回家的路上,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,她鼻子一酸,差点流下泪来。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,惟有她的孩子表现最差,老师惟有对她的孩子表现出不屑。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。“老师表扬你了,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,现在能坐三分钟了,进步很大。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,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。”

  儿子上小学了。家长会上,老师说:“全班50名同学,这次数学考试,你儿子排第40名,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问题,您最好能带他去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少年心理科查一查。” 回去的路上,她流下了泪。然而,当她回到家里,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:“老师对你充满信心。他说了,你并不是个笨孩子,只要能细心些,会超过你的同桌,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。”

  说这话时,她发现,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,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。她甚至发现,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,好象长大了许多。第二天上学时,去得比平时都要早。

  孩子上了初中,又一次家长会。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,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,因为每次家长会,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。然而,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,直到结束,都没听到。她有些不习惯。

  临别,去问老师,老师告诉她:“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,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。”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,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。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,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,她告诉儿子:“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,他说了,只要你努力,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。”

  高中毕业了。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,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。她有一种预感,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,因为在报考时,她给儿子说过,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。他儿子从学校回来,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,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。边哭边说:“妈妈,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,可是,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……”

  这时,妈妈悲喜交加,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,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。

  由此可见,“夸奖”孩子也要拿捏好分寸。适时、适度的多夸夸孩子,多给他一份肯定,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无限可能!

  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”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成人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。更何况是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呢?

  孩子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。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,如不讲卫生,欺负弱小,不懂得爱护公物等;另一种是孩子能够自己纠正的,比如如何适应环境、生活、挫折等,对于这样的“错误”,父母应该不怕孩子犯错,不怕挑战,鼓励孩子去犯错。因为,孩子在不断“犯错”的过程中,往往可以不断地改正错误,这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。更重要的一点是,孩子不犯错就不知道什么才是错,也不会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,以及为什么要改正错误的道理。假如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,他们会变得懒惰,不敢尝试,或依赖于父母。

  如何对待孩子犯错?洪籣通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:在我的学校里,我不要求你完美,我要求你学习。当你犯错时,重要的不是这个错误有多糟糕,或者是不是你的错,重要的是,要将错误转换成一个经验。

  “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妈妈,在分享马友友的成功时曾经说过,她从来没有因为马友友小时候大提琴拉得不好而骂他。

  因为,骂会让孩子对大提琴恐惧,时间长了,孩子就会抗拒学习大提琴,离大提琴更远。同样的道理,如果我们在孩子学习的时候,每天因为分数打骂孩子,孩子会不会因为恐惧学习而变得畏手畏脚?答案是肯定的。”

  洪籣认为,好家长不应该只会说“NO”,而应在说完“NO”后,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走的路。“允许孩子犯错,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,如此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。”

  为什么许多孩子害怕犯错呢?因为不犯错就有小红花,犯错就没有小红花了,或者父母会生气,老师也会生气,当你生气的时候孩子有压力,他当然就不敢犯错。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不怕孩子犯错的氛围,只关心从错误里学到了什么,这时候孩子学得就会很快。

  学校应当营造自然氛围,尽可能有绿地、有树、旁边有山有水。孩子需要爬树、跳沙坑、玩水,追逐、奔跑。没必要让孩子上体育课,学一些体育规范,现在没到那时候。

  在一次图书签售会上,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做了一次分享。一位妈妈站起来,提了一个令她非常苦恼的问题:小孩子特别调皮,每次玩总是磕伤自己,怎么说都没用。到底该怎么办呢?

  李松蔚却说:你好像已经把这个孩子定义成了一个不懂得自我保护的孩子,没有能力自我保护的孩子,可是我想给你一个新的定义,我想建议你把他定义为一个勇敢的爱探索的孩子。

  他受了那么多次伤,屡败屡战,越挫越勇,他愿意去探索这个世界,这是他很厉害的地方,一定要表扬他这一点。

  可是这部分性格,有可能会让他受伤。这不是他的错,是这个世界的错,我经常甩锅给世界,这个世界有的时候太坚硬了,或者太锋利了,会让一些勇敢的孩子受伤。

  所以每一次当你的孩子受伤的时候,第一,你要鼓励、表扬他的勇敢,因为他很棒;第二,你要问他从这次受伤里边学到了什么?

  「你是一个勇士,这个没有问题,那接下来作为一个勇士,你在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过程里边,你有没有学会一些策略性的技巧?」

  跌倒了,换个地方爬起来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,“在哪里跌倒,就在哪里爬起来”似乎已经成为一条铁律。

  不过,洪籣的观点却反其道而行之:在哪里跌倒,换个地方爬起来。为什么呢?因为挫折是一种不良的情绪,而孩子的成长可以以长带短。

  “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,‘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’,读书是唯一的出路。可是,时代不同了,多元化的社会与多元化的选择,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路可走。在那里跌倒了,说明你的能力不在那里。那么,为什么还要执着在你能力达不到的地方拼呢?何不改头换面,在你有长处的领域,做出一番成绩?”

  她进一步阐释:“现在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是‘截长补短’:数学学不会就做10道题,还不会就做100道题。正确的方式应该是:‘以长带短’发展孩子的智力。数学不好就去补数学,这样是没有用的。如果孩子英语有天赋,就应该把英语学好,这样反而能带动孩子把数学学好。”

  春夏秋冬,四季更迭,风景变换!大自然的变化总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欣喜!我们怎么知道现在是春天、夏天、秋天、冬天的?基本上就是看穿衣服,到什么季节了,改换什么衣服。但你有没有去嗅闻、体会、感受过春天的气息和信号?当春天来临的时候,调皮的燕子在细雨中飞舞,勤快地衔泥筑巢的时候;当寂寞一冬的河水脱下冰衣,重新活泛起来的时候;当枯黄的小草欢喜的换上绿衣,在春风中摇曳的时候,当小虫子开始活动的时候,当树上的绿芽开始冒出来的时候,我们有没有体会过、去观察过、去寻找过?所以,我们需要带孩子去寻找春夏秋冬。

  孩子的学习环境可以丰富,这样能够刺激他的大脑,但是不要堆积,不要给孩子过多的东西。太多的东西,导致孩子的注意力永远是肤浅的。这个玩具高买回来的时候特别兴奋,刚兴奋了一下,又来了一个很好玩的,所以整个注意力是平均分布的、流于表面的,他没法深入地喜欢一个东西。所以,不要给孩子购买过多的玩具。

  当我们看到孩子发呆的时候,总会觉得孩子这个时候特别傻,像个没有思想的工具,但事实上恰恰相反,当我们静静发呆,胡思乱想的时候,大脑其实依然处于活跃状态,适当的放空能够给大脑观察、思考和休息的时间,发呆和睡眠一样,对于大脑的运行和发展都非常有帮助。

  所以当孩子发呆时,我们要尽可能不要去打扰。塞利娜那所幼儿园班上,有的小孩坐那儿一个人发呆、沉思,老师不会去打扰他,而是给他一些空间,让他去思考。

  对于5岁的孩子,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在10-13个小时,此阶段孩子的生长发育较快,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。通常建议孩子在晚上9点前上床睡觉,睡到第2天早晨的7点起床,就可以保证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。孩子在中午还可进行30分钟至1个小时的小睡。

  睡眠为什么重要呢?头脑在一天的使用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的废物,这些废物如何排出体外呢?就是靠睡眠的时候脑中分泌的脑脊液,把这些废物排出来。生长激素在夜间会分泌较旺盛,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利于孩子身高的增长。同时,充足的睡眠还能够保证孩子的精力充沛,在白天的时候精神好,如果做手工、做游戏或学习知识,均会有充足的精力,能够保证良好的记忆力。

  上课时孩子打瞌睡,就立刻让他去睡觉。每个人的生物节律是不一样的,不要已经睡眼惺忪了还要坐在那儿听,不要让孩子挺着不睡,而是困了就趴下睡会儿,保证睡眠和自由。

  塞利娜的班级要求一定要做有意义的教学活动。什么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?就是孩子们能不能快乐回应。如果孩子们对这个课堂不能快乐回应就取消,或者换一种教学方式。因为,孩子都不愿意参与,那说明这堂课的设计是有问题的。

  有一段时间,同事小慧慧很困扰女儿吃饭慢这件事,李松蔚又不经意地说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。

  他也碰到过女儿吃饭慢的问题,他是这样跟她女儿说的:来,我们比赛,看谁吃得更慢。

  她就很开心,然后他们俩就慢慢吃,最后女儿赢了。李老师说,好,下一次我们再来。比了好几次,李老师一直都比不过她。然后他说:那我们下次比谁吃得快,你肯定比不过我。

  自由活动是相对集体活动和老师规定的活动而言的,由小朋友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、时间长短、活动内容和合作对象的活动。在自由活动中,小朋友可以自由行动、自在交往,自由交谈和自由游戏。

  自由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,每个幼儿园都要保证小朋友每天都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。自由活动有什么好处呢?首先,通过自由活动,老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小朋友的个性,及时纠正小朋友的不良行为习惯。再次,自由活动可以提高小朋友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。最后,自由活动能充分发掘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提高小朋友的独立性。

  她说,孩子游戏的时候,想象力在发挥,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。同时,游戏时也是在学习人际交往。如果你太凶,就没有人喜欢跟你玩,太懦弱别人就要欺负你。这些都可在游戏中感悟习得。

  她同样提供了实验佐证:儿童游戏时,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,这种物质经过提取后,能帮助神经分叉快速地生长。

  孩子会质疑:你不是告诉我阅读重要吗?我正在阅读,你为什么还要我去做别的事情?

  这时,家长应该告诉孩子:阅读虽然重要,可是纪律更加重要,你应该把自己今天的事情先做完。

  为什么?洪籣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跟大家分享:“小的时候,父亲告诉我,把该做的事情先做完,其余的时间,再来娱乐和玩耍。这样做事,就会快很多,因为心‘安’了。”

  原始人是靠紧张感生存下来的,如果原始人没有紧张感很容易被老虎吃掉。所以,紧张感、焦虑都是一种人的自我保护的能力。但是对于孩子大脑发育的这个阶段来说,现实世界中没有那么多的老虎,更多的需要合作,合作的能力要比打老虎的能力重要的多。当你每天抱着打老虎的心态与人打交道,跟所有的人作战,你见到每个人的小举动,都会觉得出事了,感到紧张,你的人际关系必然受到很大的伤害,你的大脑也被将受到伤害。

  这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人的放松、快乐、坦然很重要。当你的有太多的压力时候,就会不开心,不想去学习,而如果你能够给他一个拥抱就可能改变这一切。因为拥抱带来催产素,催产素代表爱,同时催产素还可以进一步触发我们分泌内啡肽、多巴胺、血清素,这些东西都会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放松、更加开放,更加愿意去学习感兴趣的东西。

  仁爱之心是一种对所有孩子的公平而无私的博爱——“孩子是种子,种子随风会吹落在每一片可能的土地上,土地从来不会挑选种子,阳光、空气和水也会善待每一颗种子,我们教育人员,就是土地、阳光、空和水”;是一种对孩子、对教育无比温暖而坚定的钟爱——“爱,首先意味着奉献,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,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。

  可以说,“仁爱之心”是幼儿园教师最为核心的素养,正如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名作《爱的教育》时欣然说道,“教育上的水是什么?就是情,就是爱。教育没有了情爱,就成了无水的池,任你四方形也罢,圆形也罢,总逃不了一个空虚。

  总之,幼儿园教师的“仁爱之心”是“慧心”的灵活运用,“良心”的执着坚守,以及“警觉心”的截流反观。

  试点班有两个老师,塞利娜和她的助手安娜,两个人照顾27个孩子,始终保持耐心和仁爱。同时,彼此之间是有边界的,就是班上是有纪律的,她们认为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,学会不要打扰别人的空间。

  如果有孩子需要塞利娜过去帮助解决问题,那他就要学会等待。孩子想找老师,老师正在跟别的同学说话怎么办?他可以走到老师的身后,把小手搭在老师的身上,老师就知道他有事找她。但是,老师当下的那件事还没有处理完,你不要打扰她。老师帮助孩子建立了很对规范。设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。所以,孩子们很从容地在这个班上学习、生活、慢慢地就不打架了,也不焦虑了。所以,孩子们独立、不依赖,然后能够始终保持专心。遵守规范,整齐有序的空间代表着这个跟孩子的大脑有约束力,能够完成任务,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生活。

  事实证明根据孩子行为习得的自然法则,改变学习环境,可以让阅读、书写、算术学习成为快乐轻松的事。那些被人们定义为非认知的能力,如互助、合作、热情友好,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。人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潜能,只是未遇到合适的时机展示出来。

  2. [法] 塞利娜·阿尔瓦雷斯著.儿童自然法则.北京: 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出版,2022

  4.王力.关于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“小学化”现象的透视研究[J]。求知导刊,2016,8(8):48.

  5.陈纳.幼儿园教育“隐性小学化”的特点、危害及成因分析[J]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3,5(5):90-93.

  6.陈娜.幼儿教育“小学化”倾向的文化透视[J]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5,5(5):149-152.

  7.王凤霞.幼儿园大班教学游戏的研究[J]、中国校外教育,2015(22)

  8.赵燕香.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[D].山西师范大学.2014(4)

  9.北大博士李松蔚 学了15年心理学,我觉得这门学科没用 丸子聊心理 2022-09-29 11:20 发表于浙江

搜索